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病,该疾病的主要病因是中耳黏膜分泌物的增加,导致中耳积液。积液会影响听力,引起耳鸣、头晕等不适症状。很多人认为,积液会被自然吸收,不需要特别治疗。但是,事实并非如此简单。
首先,积液可能不会被完全吸收。虽然一部分积液可以通过中耳黏膜的吸收、扩张压力的作用等因素消失,但如果中耳积液过多,或者积液时间过长,积液中的细胞、蛋白质等物质就会降解,分泌物也会逐渐变得浓稠,难以被完全吸收。
其次,即使积液被吸收,病情也可能反复发作。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还包括鼻咽部炎症、过敏反应、遗传因素等,因此即使中耳积液被吸收,病因并没有治好,病情可能反复发作。
较后,一些特殊情况下,需要通过手术等治疗手段清除积液。如果儿童的中耳积液持续时间过长,会影响听力和语言发育,需要考虑行手术治疗。同时,老年人、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,也可能因为病情严重,需要行手术治疗。
因此,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来说,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意见,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,不能盲目自己将其积液作为习惯性痰声而忽略病情。只有及时、详细地治疗,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,避免患者到耳鼻喉科寻求治疗的频率,同时减轻病人的负担和痛苦,保证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质量。
版权所有Copyright © 2022 ALL Right Reserved. 注: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。